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列表 >

电信运营商大数据服务前景展望:不确定性乐观

时间:2019-07-15 阅读:

导读:2017年5月17日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主题确定为发展大数据,扩大影响力(Big Data for Big Impact)。 如何让普通大众对大数据有更加直观的够感受,为他们带来更多直接的利益?这是扩大影响力最有效的方式,而这取决于具体的大数据服务产品。在这方面,电信运

2017年5月17日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主题确定为“发展大数据,扩大影响力(Big Data for Big Impact)”。

 

如何让普通大众对大数据有更加直观的够感受,为他们带来更多直接的利益?这是扩大影响力最有效的方式,而这取决于具体的大数据服务产品。在这方面,电信运营商作为直接拥有最海量的大数据主体之一,恐怕在大数据的具体产品方面远不如互联网企业。

 

因此,在三大电信运营商均把大数据服务作为未来发展的关键领域的背景下,运营商的大数据服务着力点和发力点在哪里?本文对此做重点探讨。

 

首先,从个人理解的运营商做大数据服务的两大痛点展开。

 

一、电信运营商大数据服务的先天制约因素

 

自去年因为网络通讯信息诈骗引发多起严重的事件之后,电信运营商在去年加速推进了实名制的工作,可以说在去年内整体上100%完成了实名制的工作。

 

随着运营商手机号码再移动互联网应用中认证登录、动态验证、确权、号码有效性确认等方面的重要性的提升,电信运营商所拥有的海量大数据的基础价值更加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电信运营商在使用这些大数据的时候,鉴于作为特大型国有企业的特殊性,是具有先天性制约的。

 

首先,是敏感数据的安全问题,安全性的要求意味着自有业务的使用上会慎之又慎,从而缺乏足够的作为。

 

另一方面,在分省属地化管理的模式下,电信运营商的大数据又普遍存在分散、标准规范不统一、数据使用欠规范等问题。

 

因为这些先天性的制约,在直接面向个人用户侧,电信运营商目前还很难提供比较像样的、成型的大数据服务产品。

 

在成立了集团级的大数据业务部门的情况下,也很难乐见在面向个人侧将来能够提供像样的大数据服务。

 

二、电信运营商自有业务使用大数据的初印象:营销骚扰

 

对于个人用户而言,大数据的影响力,目前最多的感受就是泛滥的营销骚扰。

 

个人对于大数据的价值理解,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大数据的商业用途,另一类是基于大数据的民生服务用途。

 

前者离我们最近,主要就是所谓的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营销;后者由于整个大数据的共享、开放等原因,主要在于政府机构、行业和事业机构等。

 

目前的精准营销,做的好的就是对于个人偏好的匹配推荐,做的差的就是营销骚扰。而在这方面,电信运营商的自有流量业务表现的最为明显。

 

无论是平时还是周末节假日,我们总是能够收到运营商不断推送的流量优惠的营销短信。这些短信的发送对象,完全不区分用户的套餐情况。这主要是由于电信运营商对自有用户的基本数据的分析工作缺失造成的。

 

在这种情况下,更不用谈什么基于用户的使用行为的数据的分析。

 

从这个方面,个人进一步认为,电信运营商很难直接面向个人用户提供好的大数据服务产品。

 

三、运营商难做大数据产品,只是大数据的搬运工

 

大数据服务,本质上是属于互联网应用服务的范畴,而不是基础电信服务的范畴。而在互联网应用服务方面,电信运营商总体上来说还是不太成功的。

 

因此,个人认为,电信运营商在具体的大数据产品上,是无法与互联网企业进行竞争的。

 

在这种情况下,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对于互联网应用的渠道的依赖大大增强。

 

从去年开始,三家电信运营商都集中地与BAT公司签订了各种深度合作的战略协议。

 

这一方面是互联网企业加大了向电信运营商的渗透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则是电信运营商对互联网企业的依赖更强了。

 

以电信话费充值和流量充值两项基础电信业务为例,通过QQ、微信、支付宝、淘宝等渠道的量已持续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还掌握了最后一公里管道资源的电信运营商,实际上更多的是通过其管道向互联网企业输出一般性的数据,基于数据隐私和安全所需要的脱敏的数据。

 

这就如同是提供最矿料的矿场一样,对于这些数据的深加工和使用,主要是互联网企业或者特殊的行业应用、民生应用等。

 

四、运营商开展大数据服务新尝试的案例简析

 

本文以中国电信综合平台开发运营中心为案例做说明。在今年的5·17前夕,三大电信运营商为了进一步落实提速降费的要求,都在全国范围内陆续推出了不限流量套餐服务。

 

不限流量套餐的推出,意味着流量价格被快速推向了一个新低,使原本占收入比还很小的流量后向经营业务遭受重大的冲击。

 

流量后向业务原本的价值点,在于流量背后的大数据服务能力,但是限于运营商基础流量服务的大数据能力不强,流量后向业务经过近四年的探索,更多的还是将流量作为一种配送资源进行融合营销,还很难真正发挥背后的大数据的作用。

 

当流量资源价格持续走低,特别是推出不限流量套餐的情况下,这种后向企业付费的模式就很难再让企业认可其价值点。

 

在这种情况下,以中国电信综合平台为代表的流量后向集约化运营模式都将面临这种冲击。

 

不过,比较幸运的是,中国电信综合平台还承担了账号经营的集约化任务。所谓账号经营,其实就是改变运营商过去业务固网号、宽带号、手机号等多种账号并存的做法,将新的账号体系规范到以手机号为主要方式的做法,从而实现自有业务一个账号通行。

 

这有点类似网易通行证、腾讯QQ号或者微信号、新浪微博号这些主流的互联网账号体系。

 

从这个基本定位来看,中国电信的天翼账号体系是基础电信业务向互联网应用融合转换的一项非常基础性的工作,可谓是电信基础业务转型升级的基础设施之一。

 

在构建完善天翼账号基础设施的过程中,核心的工作包括将大数据的统一规范的工作纳入,同时将电信运营商特有的账号实名制信息、消息能力、二次放号确认能力、增信能力、基于手机号的网关免密码登录认证能力都集成进去,从而具备向互联网企业进行账号能力输出和数据交互的功能。

 

这样,才能将电信特有的能力,向互联网企业和其他各个行业应用开放。

 

从已有的行业合作案例来看,中国电信天翼帐号与今日头条在免密登录认证、号码有效性确认等方面已经进行了持续的合作。

 

这种合作的深度,与有赖于双方各自的需求进一步增强。

 

以可能与新浪微博的账号合作为例来设想,在免密认证登录更快捷和安全性较高的情况下,用户使用免密认证的痛点,在于是否能够将新浪微博的账号数据同步,如果不能同步,那只是形式上的合作而已。

 

因此,天翼账号这样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核心还是内部大数据能力的整合。这决定了电信运营商的能力向企业侧合作场景的扩展可能。

 

但就目前而言,这还是一项很基础的补短板的工作。

最后,还是那句话,电信运营商体系太大,想要干的事情太多,能不能在大数据时代,电信运营商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不是进一步管道边缘化。只能是不确定的乐观!

 

声明:本文(作品)仅供学习和参考,部分文章转载于网络,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站大数据精准获客

  • 咨询热线:400-699-8699
  • 手机:159-1061-8983
  • 邮箱:gl@cuccbigdata.com
  • 加微信客服

    手机版

在线留言